英殖民時期濃濃歐風情


位於怡保火車站對面,矗立在大馬路旁的事怡保市政大樓(Ipoh Town Hall),和怡保火車站相呼應,這裡是當地的百年建築物。禮堂同樣是純白色的建築墻身,加上周邊的怡保高庭與“銀行街”一帶戰前建築,在怡保舊街場散發出濃濃的歐風氣息,也是許多到訪怡保的遊客拍照打卡的地點。



怡保市政廳的戰前建築設計,常常是旅客的打卡聖地。


怡保市政大樓於1913年開始興建,並於1916年建竣。這座充滿維多利亞式風格的新文藝復興建築物與怡保火車站一樣,出自二十世紀初,著名共和聯邦建築師阿瑟本尼森(Arthur Benison Hubback)之手,大量采用了希臘與羅馬原著設計,帶出建築物的宏偉古典風格。


一戰時期缺資金,落成日期一延再延


由於建築工程展開時正值一戰時期,英殖民政府缺乏資金和建築原料,使得怡保市政大樓在耗時三年後才能落成使用。這棟市政大樓當年被列為怡保高庭大廈,屬於當時殖民政府機構的一部分,相連禮堂後方的怡保舊郵政與電報局,這兩棟建築物在1928年投入運作。



1920年代的怡保市政廳還高掛英國國旗。


百年建築風貌依舊


這座百年建築多年來經歷過5次維修工程,而禮堂兩翼也於約50年前被擴建以增加容納範圍;除此之外,大部分建築架構和建材都維持著舊模樣。如今,市政大樓的禮堂在怡保市政廳管理下,租借出去讓私人或政府單位用作婚宴、餐宴、官方活動及其他活動用途。



©️ Brian Lim/Facebook


地下通道連結重要地點


其實週邊的建築物中,怡保火車站連接其它地點的地下通道至今仍舊使用。而怡保高庭的嫌犯直達法庭的階梯也已被鑒定出來,據說市議大樓下的地下通道,至今仍無法尋獲與鑒定,但老一輩的人都說通道確實存在。若真的能找到位置,就可讓當年連接三座建築物的地下通道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