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帕蒂拉迦莉安曼廟
邦咯島的Sri Pathirakaliamman Temple(斯里帕蒂拉迦莉安曼廟) 是島上最重要的印度廟宇之一,也是展現馬來西亞多元文化共存精神的象徵。它位於邦咯島主要聚落之一—直落尼巴灣(Teluk Gedung) 附近,靠近海邊的公路旁。鮮豔奪目的廟宇建築與周圍的熱帶風光相映成趣,成為遊客探索邦咯島宗教與文化多樣性的必訪景點之一。
圖:https://pangkor-island.com/
這座廟宇供奉的是印度教中極具力量與保護象徵的女神——迦梨女神(Goddess Kali),在南印信徒中被尊稱為帕提拉卡里雅曼。她是濕婆神的化身之一,象徵正義、勇氣與驅邪除惡的力量。早期定居在邦咯島的印度裔居民,主要是來自南印度泰米爾族(Tamil)漁民與勞工,他們為感念女神的庇佑,於20世紀初 建立了這座廟宇,祈求平安、健康與豐收。
廟宇的建築風格典型地體現了南印度德拉威風格(Dravidian architecture)。主殿入口的高塔(戈普拉姆)雕飾精美,色彩繽紛,佈滿了數十尊神像與神獸造型,包括象頭神伽內什(Ganesha)、戰神穆魯甘(Murugan)及守護神哈奴曼(Hanuman)。每一層雕刻都訴說著印度神話中的故事,展現了豐富的宗教藝術與象徵意義。
圖:https://pangkor-island.com/
進入廟內,香火繚繞,氛圍莊嚴穆。中央祭壇供奉主神迦梨女神的神像,身穿紅衣,手持武器,象徵保護信徒免受邪惡侵擾。牆上繪有五彩壁畫,描繪眾神與女神的神話傳說,色彩強烈而富有生命力。廟宇內亦設有供奉其他神祇的小祭壇,供信徒參拜祈福。
圖:https://pangkor-island.com/
每年廟宇都會舉辦數個重要節慶活動,其中最盛大的要數Kaliamman Festival(迦梨女神節)。節慶期間,來自邦咯島及霹靂州週邊的印度信徒齊聚一堂,舉行盛大的遊行與祈禱儀式。信徒會赤足環繞廟宇,部分人也進行「kavadi」(挑供奉架)儀式,以表達虔誠與感恩。整個慶典場面熱烈,伴隨著鼓樂聲與傳統舞蹈,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拍照。
除了宗教功能外,Sri Pathirakaliamman Temple 也是邦咯島印度社群的文化中心。廟方經常舉辦節慶聚會、慈善活動與教育課程,加強社區之間的連結。對當地印度裔居民而言,這裡不僅是信仰的聖地,也是他們傳承傳統語言、音樂與儀式的重要地點。
圖:https://pangkor-island.com/
廟宇周圍環境清幽,面對著藍色海灣,日落時分,金色的陽光灑在廟塔上,顯得格外莊嚴神聖。許多遊客參觀時,會被廟宇的藝術之美與寧靜氛圍所吸引,感受到印度文化與馬來西亞本土自然環境的和諧融合。
如今,斯里帕蒂拉迦莉安曼廟 已成為邦咯島多元文化的象徵之一,與島上的清真寺、華人廟宇並列,體現出不同族群信仰共存、互相尊重的精神。它不僅是印度教徒的心靈寄託,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得以一窺邦咯島豐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底蘊。
圖:https://pangkor-island.co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