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咯島的聖岩,又稱虎石紀念碑Tiger Rock(老虎石),是島上極具歷史與文化意義的地標之一。它位於邦咯島南部的直落尼巴灣(Teluk Gedung),距離荷蘭古堡(Dutch Fort)不遠。這塊巨大的花崗岩上刻有多處神秘的銘文與圖案,是研究17世紀馬來西亞殖民與地方歷史的重要線索之一。

圖:https://pangkor-island.com/

這塊岩石之所以被稱為“神石”,是因為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傳說與宗教象徵。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1743年 左右,也就是荷蘭人第二次重建邦咯島荷蘭古堡的時期。石上刻有一幅特別的浮雕圖案:一隻老虎似乎正在吞食一個人,而圖下還刻有荷蘭文「1743」字樣與數個符號。學者普遍認為,這塊石刻與當時荷蘭駐軍的一名高官或水手被老虎襲擊的事件有關,因此當地人稱之為「老虎石」。


根據流傳的說法,當年有一名荷蘭官員在堡壘附近巡視時遭野生老虎攻擊身亡。為了紀念這起事件,荷蘭士兵便在附近的巨石上刻下圖像與年份,以示悼念。然而,也有學者推測,這些刻痕可能並非單純的紀念圖騰,而是荷蘭人留下的貿易或駐防標誌,象徵他們在邦咯島的存在。

除了老虎圖像外,岩石表面還刻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的標誌,即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的縮寫。這顯示石碑確實與荷蘭殖民時期有關,是荷蘭在霹靂地區活動的有力考古證據。岩石上的刻痕經過多年風化,部分已模糊不清,但仍可辨認出主要圖案與字母。

圖:https://pangkor-island.com/

當地馬來人則賦予這塊巨石更深層的文化意義。部分居民相信神石具有靈性力量,能夠保佑漁民平安出海,因此在早期被視為神聖之地。每逢特殊節日或祈福儀式,當地人會前來獻上供品,以示敬意。神石因此不僅是歷史遺跡,也成為宗教與民俗信仰的象徵。

圖:https://pangkor-island.com/

馬來西亞文物局(Jabatan Warisan Negara)已將邦咯神石列為受保護的國家遺產。為保存其文化價值,當局在周圍設立了保護圍欄與說明牌,詳細介紹石刻的考古意義與荷蘭時期的歷史背景。遊客可沿著從荷蘭古堡延伸的步道步行前往,約五分鐘即可抵達。

如今,神石已成為邦咯島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前來參觀,欣賞這塊充滿神秘感的古老岩石。它不僅反映了邦咯島在17、18世紀作為殖民貿易據點的重要地位,也展現了歐洲與馬來文化交織下形成的獨特歷史遺產。

圖:https://pangkor-island.com/

整體而言,邦咯島神石是歷史、傳說與信仰交融的象徵。它靜靜矗立在海岸邊,見證著數百年的歲月變遷,提醒人們記得過去的故事與文化的延續。無論從考古學、歷史或民俗角度來看,這塊神秘的岩石都是邦咯島最珍貴的文化寶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