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是马来半岛南部的州屬,濒临马六甲海峡,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约87万。從15世紀就有馬六甲王朝,中國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有五次访问马六甲,這裡歷經葡萄牙、荷蘭、英國、日本的殖民統治,因此具有豐富的歷史,也被稱作馬來西亞的“古城”。在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马六甲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馬六甲的命名由來


 馬六甲蘇丹王朝,中國明朝記載為“满剌加国”的建立者是拜里米苏拉(Parameswara)国王。他在1396年为了逃避敌人满者伯夷,而离开巨港(今苏门答腊)的王子。他曾經從蘇門答臘逃到淡馬錫(新加坡),他在新加坡原本想要佔領當地,他殺害當時的酋長,但引來暹羅王朝的攻擊,拜里米苏拉無法抵禦,因此逃離到麻坡。這裡只是中轉站,之後拜里米苏拉繼續往北逃到麻坡。


按照《马来紀年》的傳說,拜里迷苏拉逃亡时在一棵树下休息,他的獵狗将一只鼠鹿(又名小鼷鹿)逼到馬六甲河邊。为了自卫,機智的鼠鹿馬上閃避,隨即用後腳猛踢獵狗,將它踢进河里。拜里米苏拉对鼠鹿機智和勇气印象深刻,因而决定在此地東山再起。他詢問隨從現在休息的樹叫什麼名字,隨從回答說這書叫做“Melaka”,所以他就用休息的樹命名此地為馬六甲,州徽中間的那棵樹即是馬六甲樹,吉祥物就是“鼠鹿”。




彈丸小國馬六甲原隸屬暹羅


馬六甲王朝立國初期,國小勢弱,四鄰強敵環伺,為暹羅藩屬,每年須進貢黃金40兩,作為和解的代價。1405年,第一任統治者拜里米蘇拉隨明朝使節入朝,明成祖冊封為“滿剌加”國王,地位與暹羅等同,同時解除馬六甲和暹羅的藩屬關系,成為明朝的藩屬,雙方建立密切的關系。1409年,馬六甲遣使節隨鄭和寶船入貢,明朝正式冊封馬六甲為國。


馬六甲蘇丹王朝的興衰成敗


第二任統治者伊斯干達沙(Megat Iskandar Shah)除延續與明朝的宗屬關系外,更重要的政策是改奉伊斯蘭教,開啟馬來半島伊斯蘭教化。第三任統治者斯里馬哈拉加(Sri Maharaja) 在位期間,馬六甲港口日益繁榮,國勢漸強,人口增加,人民富庶,因此產生統治馬來半島的雄心。他自封其王號為“Sri Maharaja”。斯里馬哈拉加曾兩次入朝中國,對明朝儀制有一番見解。因此為馬六甲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典章制度,為往後馬來各邦的政制藍本。


歷經八代君主的馬六甲王朝,在第五任統治者蘇丹目札法沙(Sultan Muzaffar Shah),是馬六甲皇最英明的君王之一。正式確立伊斯蘭為國教,改稱號為“蘇丹”,形塑馬來民族。他知人善用,任命敦霹靂(Tun Perak)為宰相,使馬六甲國勢達到頂峰;擊敗暹羅三次的入侵行動,令馬六甲可以無後顧之憂發展商業;重行遣使入朝中國。


中國明朝與馬六甲王朝政治聯姻


第六任君主蘇丹滿速沙(Sultan Mansur Shah)在位期間,是馬六甲王朝的全盛期,南征北戰,擴張領土。1460年,馬六甲港口也發展成為東南亞最大商港。據說明朝皇帝為加強與馬六甲的外交關系,將漢麗寶公主下嫁於蘇丹滿速沙,漢麗寶公主隨500名人員於1458年抵達馬六甲。 


雖然《馬來紀年》有記載,但明朝並無公主出嫁國外的記錄,所以“漢麗寶公主”的真實身份至今眾說紛紜。當年隨公主而來到馬六甲的華人,與當地馬來人通婚而後定居在Bukit Cina(三寶山)。他們的後裔,男的稱峇峇(Baba),女的稱娘惹(Nyonya),後來擴散到全國各地,檳城和新加坡有最多娘惹。


©️ Paduka Nenda Puteri Hang Li Po/Facebook  


末代君主荒廢政治,馬六甲被葡萄牙攻陷


直到馬六甲王朝的最後一任君主第八任統治者蘇丹馬目沙(Sultan Mahmud Shah),他在位期間荒廢政治。1511年5月2日,葡萄牙駐印度統督阿不奎(Alfonso deb Albuquerque)以薛魁拉被襲擊事件領軍攻打馬六甲,雙方經歷談判,最後因葡萄牙不斷提出如在當地建築碉堡等苛刻的要求而破裂。7月25日,雙方在海上激戰,馬六甲守軍不敵節節敗退。8月10日馬六甲淪陷,蘇丹馬目沙退守柔佛巴莪,開展復國戰爭。8月24日,葡萄牙完全占領馬六甲全城,馬六甲王朝滅亡。


蘇丹王朝制度沿用至今


馬六甲的中央制度以國王為最高統治者,原稱“拉惹”,皈依伊斯蘭教以後,改稱“蘇丹”,也是最高宗教領袖,同時使用伊斯蘭教尊號 “沙”(Shah)。自第五任統治者蘇丹目札法沙將伊斯蘭定為國教以後,往後所有統治者皆以蘇丹為尊號。


蘇丹之下設有三位文官大臣,兩位武官分掌要職:


  1. 宰相 (Bendahara)是繼蘇丹之後的職位,負責處理全國行政事務;戰爭時期是軍隊的最高統帥,當蘇丹外出時得代行蘇丹職權。宰相是以不具有王室血統的貴族擔任,但女兒可以成為蘇丹的配偶,成為外戚,對左右王位繼承的人選影響很大,如果蘇丹沒有子嗣,還可以繼承王位。

  2. 天猛公(Temenggong)即陸軍與司法大臣, 負責維持社會治安,兼任王城與宮廷的守衛工作,包括掌管朝儀、接待外賓等。

  3. 財務大臣(Penghula Bendahara)則掌理全國的關稅與征稅事務,包括處理宮廷財物、管理宮廷人員、安排蘇丹宴請事務,可說是蘇丹的管家。

  4. 水師提督(Laksamana),掌理全國海軍、海上防務安全與司法,如商船在港內發生糾紛,可與天猛公相配合處理,同時也是禁衛軍領袖。

  5. 陸軍統帥(Sri Nara do Rija),主要陸軍訓練與管理事務,兩者作戰時皆受總理節制。



馬六甲王朝歷約109年,共歷7世8君王。


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1402-1414)

伊斯干達沙(Iskandar Shah,1414-1424)

斯里馬哈拉加(Sri Maharaja,1424-1444)

斯里拜里米蘇拉帝瓦沙(Sri Parameswaara Dawa Shah,1444-1446)

蘇丹目札法沙(Sultan Muzaffar Syah,1446-1459)

蘇丹滿速沙(Sultan Mansur Shah,1459-1477)

蘇丹阿拉烏丁·利亞沙(Sultan Aladdin Riayat Shah,1477-1488)

蘇丹馬目沙(Sultan Mahmud Syah,1488-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