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鐘樓建於英殖民時期


134年歷史的馬六甲河旁,荷蘭廣場上設置的大鐘樓和噴水池,就像歐洲城市中心一樣,是馬六甲著名的地標。大鐘樓高50尺,也稱陳明水大鐘樓,建於1886年。大鐘樓的年齡比建於1650的紅屋,即荷蘭殖民時代的行政樓更年輕,它是在英國殖民時期才建造的。



©️ Brian Jeffery Beggerly/Flickr 


紀念陳明水而建的大鐘樓


這座三層式大鐘樓,搭配白色的百葉窗,四面牆上各有直徑34.5公分的大時鐘,是由一名僑生慈善家陳若錦興建。陳若錦的父親陳明水在生前時,曾夢想在市中心建一座大鐘樓,陳若錦在父親去世後,為紀念父親,因此從英國特別引進了羅馬數字的時鐘在此建立了這座鐘樓。陳若錦在完成了父親的心願後,便以父親的名字為大鐘樓取名。


鐘樓改成日本品牌惹爭議


隨著時代的推移,鐘樓一直維持運作,只是大家已經遺忘了鐘樓原本的名字。這座鐘樓普遍被稱為紅屋大鐘樓。據媒體報道,在1982年,馬六甲市政府從日本引進精工(Seiko)品牌的鐘表,取代了陳若錦從英國特別引進的鐘表,此舉引起了市民尤其是年長者的不滿,令他們憶起在日治時期,經歷了痛苦的折磨。


老鐘樓盡責為民報時


由於鐘樓地處馬六甲市中心,緊臨馬六甲河,在過去沒有手錶的年代,大鐘樓就具備報時,提供人們集合地點的功能。為了維持鐘樓的美觀,政府也在鐘樓內安裝了鳥類捕食者的聲音,阻止野禽如烏鴉及鴿子停憩及在大鐘樓周圍拉屎,然後不定期的維修,讓大鐘樓依然矗立於荷蘭廣場,成為遊客拍照留念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