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最古老的聖公會教堂

聖瑪利亞大教堂位於皇家雪蘭莪俱樂部旁,採用英國歌德式風格的建築,其特色是高聳的屋頂和無天花板的設計,內外牆都以白色為主,可容納200人。教堂內有一台超過百年歷史的古董管風琴,是此教堂的特色之一。

聖瑪利亞大教堂(St. Mary Cathedral)是聖公會東南亞教省西馬教區的主教堂,位於皇家雪蘭莪俱樂部旁邊。最初的聖瑪利亞大教堂為木質結構,於1887年2月13日獻堂,坐落在武吉安曼(Bukit Aman)山頂,現為馬來西亞皇家警察總部所在地,此教堂是當時吉隆坡周圍小部分英國聖公會群體的禮拜和精神生活中心。


St. Mary's Cathedral Kuala Lumpur /Facebook  


馬來半島第一座磚砌的歌德式教堂

1894年,由於信徒增多,該教堂遷址到皇家雪蘭莪俱樂部的草場(今獨立廣場)旁邊,並於同年2月3日舉行奠基儀式,1895年2月9日獻堂,新的教堂可容納200人,這也是馬來半島第一座以磚塊蓋成的大教堂。

聖瑪利亞大教堂由著名建築師諾爾曼(A.C.A. Norman)設計,採英國復古歌德式的風格,高達132米的高聳屋頂、無天花板的設計,教堂的內外牆都以白色為主,充分展現英國式莊重典雅的教堂風采。

鎮堂之寶百年古董管風琴,命途多舛遭受多次性破壞

1895年,由英國著名的風琴師亨利威利斯(Henry Willis)所製造的大風琴,入主聖瑪利亞大教堂,成為這座教堂的「鎮堂之寶」。這架管風琴原是彭亨州參政司杜伯力(Frederic Duberly)私人所擁有,在他病逝後,這架管風琴被運送至吉隆坡,於1904年安置在聖瑪利亞大教堂中。

這台百年古琴後來經歷過兩次水災的破壞,經修復後,把管風琴的位置移至教堂的閣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台風琴再次遭受嚴重的破壞。1951年由吉隆坡唯一的風琴製造師利德爾(James A. Riddell)重新製作,其風格與威利斯相仿,就如同是威利斯親手製作的一樣。

開放多種語言的禮拜儀式

如今,聖瑪利亞大教堂開放英語、伊班語、尼泊爾語、馬來語及華語的禮拜儀式,有興趣的教徒或遊客可以到官網查詢詳細時間。



St. Mary's Cathedral Kuala Lumpur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