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展覽館、工廠和專賣店的世界最大訪客中心

皇家雪蘭莪錫蠟訪客中心(Royal Selangor Visitor Centre)位於吉隆坡文良港(Setapak),距離市中心約20分鐘的車程。這座以現代化風格矗然而立的建築,形象鮮明。外牆以灰色為主調,搭配落地玻璃的鋼材蓋成,氣勢凸顯。結合皇家雪蘭莪總部和製造工廠,兼具當代錫蠟館的訪客中心,自2003年建成以來,成為了國內外旅客了解大馬錫史的重要地標。


©️ Christine Lynch/Flickr

皇家雪蘭莪歷史:早期南洋華人奮鬥史,見證大馬從殖民到獨立

皇家雪蘭莪(Royal Selangor)是一家享譽國際盛名的馬來西亞錫蠟名家,也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錫蠟公司。翻開皇家雪蘭莪的歷史,不僅刻鑿了早期南洋華人可歌可泣的奮鬥史,也是一部見證大馬從殖民到獨立過程的發展史。

錫蠟(Pewter)是合金的一種,主要成分為錫。錫是繼白金、黃金和銀之後,第四珍貴的金屬。遠古時代人們已懂得使用錫蠟,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的出土文物。直到14世紀,歐洲開始廣泛運用錫蠟製品。而在18世紀90年代,馬來西亞成為世界最大的錫產國。皇家雪蘭莪的錫蠟含有92%到97%的錫成分,另增加少量的銅、銻等金屬,使之更堅固耐用,這是錫蠟在國際上的最高標準。由於錫蠟不含鉛成分或任何毒素,被視為製造各種日常器皿、工藝美術品或實用物件的理想原料。

第一代:從小店「玉和」錫蠟坊,到「馬來亞錫蠟工坊」

創始人楊堃於1885年從祖籍汕頭南來吉隆坡,和他兩位兄弟在哥洛士街(Cross Street,今Jalan Silang)開設「玉和」錫蠟坊,早期以手工生產香爐、燭台等華人常用的祭祀用品,當時僅採用石頭葉(毛果錫葉藤)這種耐磨性良好的野生熱帶樹葉打磨錫蠟,製成品都會烙上「玉和足錫」的印鑑。1920年代,哥洛士街已有五家楊氏錫蠟的店鋪,生意穩定發展。楊堃事業上的成功絕對不能不提他背後的女人,也就是他太太羅八。羅八在楊堃創業初期,看準了橡膠業將崛起,於是利用鋅大量製造承接膠汁的鋅製小凹槽「膠舌」,讓生意走上軌道。1930年,羅八用積蓄買下了位於半山芭富都路(Jalan Pudu)219號的店屋,也是真正屬於他們的第一家店,「馬來亞錫蠟工坊」(Malayan Pewter Works)。當時全球經濟蕭條,面對錫價暴跌和祭祀用品市場式微,他們轉移生產歐式煙灰缸、香煙盒、茶具等實用性為主的物件,奠定了未來出口市場的基礎。

第二代:家族成員自立門戶,三兒子經營的雪蘭莪錫蠟為皇家雪蘭莪前身

好景不常,楊堃的四個兒子因經營理念不同而自立門戶,又遇上1940年代日據時代後的經濟衰退,只剩三兒子楊炳楷與妻子倪素英辛苦經營雪蘭莪錫蠟(Selangor Pewter),也就是皇家雪蘭莪的前身。楊炳楷致力於改革錫蠟的製作過程,以生產線製作程序取代過去工匠一手包辦的作風,運用先進機械提升錫蠟生產的效率和水準,聘請刻苦好學的年輕員工,雪錫開始飛速成長。1962年,楊炳楷將雪錫工廠搬遷至文良港的現代化工廠,當時有70名員工。1968年,雪錫在端姑阿都拉曼路(Jalan Tuanku Abdul Rahman)231號開設第一家完整店面的店鋪,旋即成為遊客的新寵兒,也開始在各地設立分店,生意漸漸壯大。

第三代:家族成員各司其職,共同帶領雪蘭莪錫蠟邁向現代化

如果說,楊堃是皇家雪蘭莪的開創者,楊炳楷是守護者,那麼其膝下四個子女則是皇家雪蘭莪的發揚者,堅守並貫徹傳統的錫蠟製作精神——美觀與實用兼備,將皇家雪蘭莪的事業推上更高一層樓。作為家族生意的第三代,長子保勝積極開拓國際生意網路,成功在新加坡和澳洲立下據點;二女兒文霞專注打理澳洲專賣店,為海外零售市場奠定紮實的根基;三女兒文娟專注以企業和尊貴的顧客為對象特製精品,其中包括雪蘭蘇丹陛下;而幼子保康自澳洲修讀機械工程學位歸國,革新技術和機器,協助公司突破舊式錫蠟製作工序的限制,引進電腦化追踪系統、監管生產庫存和分銷作業,與時並進。

女性角色在皇家雪蘭莪的發展史上功不可沒

皇家雪蘭莪的歷史中,家族的女性在其中發揮著極大的貢獻。羅八將生意帶上軌道,而楊炳楷的妻子倪素英堅守店面負責售賣貸品,第三代的文霞和文娟兩姐妹在打理家族生意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軟實力」,與客戶的交流以及接待國內外貴賓皇室的手腕,使皇家雪蘭莪穩穩地佔據國際地位。其後皇家雪蘭莪也是作為大馬首家聘請大量女性員工的先例。

獲雪蘭莪蘇丹陛下禦準,命以「皇家」之名

「雪蘭莪錫蠟」於1992年正式易名「皇家雪蘭莪」,此事源於1979年,當時的雪蘭莪蘇丹沙拉胡丁阿都阿茲莎(Sultan Salahuddin Abdul Aziz Shah)是雪錫的忠實客戶,經常選購錫蠟茶具,作為饋贈給國家元首或出國拜訪時的禮品。有次蘇丹到澳洲的百貨公司,銷售人員詢問蘇丹來自哪裡,蘇丹回答說:「雪蘭莪」,銷售人員一臉驚嘆道:「啊,雪蘭莪錫蠟!」蘇丹覺得有趣,外國人對於雪蘭莪的印象並非雪蘭莪州或是雪蘭莪蘇丹,而是雪蘭莪錫蠟。於是返國後,蘇丹便決定賜予雪錫「皇家」之名,並堅持在他所購買的每個錫蠟製品上刻下字樣:「獲雪蘭莪蘇丹陛下御准」(By royal appointment to His Royal Highness, The Sultan of Selangor)。

品牌衝出海外,獲獎無數,與國際知名設計師及國際品牌攜手合作

  皇家雪蘭莪目前由家族第四代經營,執行董事為楊永禮。該品牌在70年代已衝出海外,包括香港、新加坡、日本等。時至今日,本地已有超過20家專賣店,足跡更遍布全球超過10個國家,也進駐國際高檔的百貨公司,如英國Harrods,日本Wako和多倫多Hudson Bay。

皇家雪蘭莪在1972年與兩位歐洲珠寶大師合辦品牌Selberan,專門按照歐洲的手工藝技術製作18K金和鑽石珠寶。後於1993年收購擁有300年歷史的英國銀器商Comyns,以其中18世紀英格蘭著名的銀匠Paul de Lamerie的作品最為聞名。

皇家雪蘭莪的合作設計師夥伴也頗有來頭,有丹麥設計師Erik Magnussen、英國設計師Nick Munro、中國設計師楊明潔(Jamy Yang)等。另外還與文化組織合作,將其收藏的經典作品,製成錫蠟精品,如維多利亞和阿爾伯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台灣故宮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 of Taiwan),以及馬來西亞伊斯蘭藝術博物館(Islamic Arts Museum Malaysia)。

不僅如此,皇家雪蘭莪還涉獵體壇盛事,包括被指定為悉尼2000奧運會千禧紀念系列的特許供貨商,以及馬來西亞世界F1一級方程式賽車、上海ATP大師網球公開賽(Shanghai ATP 1000 Masters)、森納美LPGA巡迴賽馬來西亞高爾夫球邀請賽(Sime Darby LPGA Malaysia Golf Tournament)和吉隆坡東運會(Southeast Asian Games)等國際賽事的指定獎牌和獎杯供應商。

皇家雪蘭莪的創新設計和卓越工藝技術在國際上聞名遐邇,且獲獎無數,如德國Design Zentrum Red Dot產品設計大獎、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IDEA銅獎、法蘭克福國際禮品展覽設計大獎(Frankfurt International Fair)、英國年度特許禮品大獎、日本工業設計促進機構(Japan Industrial Design Promotion Organization)的G-Mark國際設計獎等。

與時並進,打入年輕市場,突破錫蠟工藝技術

為了打入更年輕的市場,確保經營了超過130年歷史的品牌不被世代所淘汰,皇家雪蘭莪不斷尋求更多年輕品牌合作的可能性,包括星巴克(Starbucks)、漫威(Marvel)、星球大戰(Star Wars)、DC系列、迪士尼(Disney)、Bearbrick等都與皇家雪蘭莪合作推出相關的產品模型,成功吸引年輕人的目光。2019年更攜手知名藝術家江逸子推出「有教無類」(Celestial Wisdom)系列雕像,向偉大思想家孔子致敬,也向國際社會輸出皇家雪蘭莪的品牌內涵和價值,創造截然不同的產品,向世界證明錫蠟這門工藝技術得以傳承且不斷突破。


©️ Yew Chiang Lim/Flickr

皇家雪蘭莪錫蠟訪客中心,全馬以及全世界最大的訪客中心

皇家雪蘭莪錫蠟訪客中心佔地3,700平方米,包括「錫蠟空間」展覽館、「錫蠟工房」以及零售專賣店。這個集歷史文化、科學新知與購物樂趣為一體的當代錫蠟館,不僅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訪客中心,更是世界最大的訪客中心,還榮獲世界最大的旅行網站TripAdvisor,2014到2016年的旅行者之選獎(Traveller’s Choice Awards)以及2017年卓越獎(Certificate of Excellence)。這裡提供免費導覽員服務,語言涵蓋中文、英語、馬來語、粵語和日語。若不想要導覽員陪同參觀,這裡也提供免費語音導覽機,有中英日韓四種語言選擇。

「錫蠟空間」又分若干部分,「時空·迴旋」展示皇家雪蘭莪的發展歷史;「錫蠟·科學」介紹錫蠟材質;「錫蠟·觸感」讓訪客感受不同錫蠟處理效果的觸感,體驗錫蠟的多變及美感;「錫蠟·聲音」則讓訪客傾聽各種錫蠟敲打所發出的獨特聲響;「懷舊·匯演」亦展出從全球各地蒐集得來的古老錫蠟製作工具及錫蠟珍藏品。「錫蠟工房」是製作錫蠟的工廠,訪客可以近距離觀賞錫蠟製作的每一道工序,雖然製作過程引進現代化機器,但這里大部分的精品仍是以手工製作,看工匠們巧奪天工的雙手,從拋光到敲打都相當精準,最後的完成品也近乎完美。值得一提的是,館內有面手印牆集結了工作五年以上的錫蠟工匠的手印記,表現了皇家雪蘭莪對手工藝傳承的重視,以及對工匠職人的尊重,是企業文化的象徵。

這裡也提供手作工作坊,「敲擊工作坊」(School of Hard Knocks)和「鑄造工作坊」(The Foundry Workshop),讓訪客親自體驗錫蠟製作的樂趣。參與敲擊工作坊的訪客會獲得一片錫蠟片,再反复敲打形成碗狀,最後還能在成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並且獲得一張證書作紀念。而鑄造工作坊讓訪客親自融化錫塊,再用模具鑄造成首飾、挂件或擺件,或是不使用定型模具,隨意創作個性化的飾品。

鎮館一寶:超過百年歷史的幸運金瓜茶壺

錫蠟館的「鎮館之寶」之一,是由創辦人楊堃親手製造的「金瓜茶壺」,底部還印有「玉和足錫」的印記,其歷史已超過一世紀之久。製作過程極其細膩考究,渾圓的壺身節紋清晰有致,由12片錫蠟敲打成形後焊接而成,其成品之完美足以顯現楊堃手工之精細。金瓜茶壺被認證為皇家雪蘭莪的幸運物(The Lucky Teapot),相傳二戰期間,金瓜茶壺經歷炮火洗禮消失了一段日子,有個年輕人亞含在混亂的倉庫中瞥見此錫製茶壺,彎腰要拾起茶壺之際,千鈞一發,炸彈碎片從他的頭上擦過,他驚慌地抱著茶壺逃命,並深信金瓜茶壺為他帶來了好運。往後數十年,這個茶壺一直陪在他身邊,直到70年代左右,他帶著茶壺去錫蠟廠磨光,被認出底部的玉和印記,這時才物歸原主。

鎮館二寶:健力士世界紀錄世界最大啤酒杯

在錫蠟館門口,豎立著全球最大的啤酒杯,這是皇家雪蘭莪於1985年為慶祝創業100週年紀念製作的,高1.987米,重1,557公斤,其容量可裝2,796公升的啤酒,於1987年獲得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Guinness World Records)官方認證。



©️ Yew Chiang Lim/Flickr

鎮館三寶:錫蠟啤酒杯製雙峰塔

在錫蠟空間裡,有個非常引人注目的9.1米高的國油雙峰塔,由7,062個錫蠟啤酒杯搭建而成,從底樓延伸至一樓,足足兩層樓高,由工作人員耗費兩個月半完成,按照雙峰塔的原型,以1比50的比例砌成,相當震撼。

訪客中心內容豐富飽滿,吉隆坡首屈一指必到的旅遊點

訪客中心的規模相當大且內容豐富,仔細參觀也得花上一小時半到兩小時,除了展覽式的參觀,也提供訪客互動和體驗式的活動,用盡心思,不會有冷場的時候。零售專賣店所展出的紀念品琳瑯滿目,即便沒有購買意願,也歡迎櫥窗購物一圈,絕對是驚嘆連連。訪客中心也設有咖啡廳,餐點尤其甜點都值得推薦,可謂是吉隆坡首屈一指,可以列入必到的旅遊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