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馬里安曼興都廟
吉隆坡最古老的印度廟宇
1873年建成的馬哈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hamariamman Temple)是吉隆坡最古老的印度廟宇,其以南印度特色的五層廟塔(Gopuram)建築風格矗立在繁華的茨廠街旁邊,顯示出馬來西亞三大民族特色融為一體的景色。馬里安曼被視為印度教女神帕爾瓦蒂(Parvati)的化身,受到海外印度人,尤其淡米爾人的推崇,能夠保佑他們免受不聖潔或惡魔事件的影響。
1873年,馬哈馬里安曼興都廟由當時印裔社群的領導人,皮萊(K. Thamboosamy Pillay)所創立,是皮萊家族的私人廟宇,一直到1920年代才對外開放,管理權交由委託人掌管。馬哈馬里安曼興都廟舊址位於吉隆坡火車站附近,到了1885年才遷至今日茨廠街旁的位置。在早期,此廟宇就為印度移民提供重要的宗教禮拜場所,如今也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

©️ MyTravel
精雕南印度建築藝術特色
馬哈馬里安曼興都廟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濃厚的南印度建築風格特色。早期,廟宇以亞答形式建成,1887年遭到拆除,後以磚牆形式再現人們眼前;1972年,完成了整座廟宇最高的金字塔狀五層廟塔(Gopuram)。擁有22.9米高的金字塔形廟塔上,裝飾著由南印度工匠所雕刻的228個印度教神的畫像,體現出馬哈馬里安曼興都廟南印度建築的藝術特色。
整座廟宇的設計結構可寓意為人體構造,宛如一個人躺在地上,頭部及背部朝向西方,腳朝東方,廟塔入口對應的是人的腳部,也寓意著物質世界通往精神世界的門檻。廟宇內是主要的祈禱廳,內部以華麗的色彩粉飾,還有印度眾神的雕像作裝飾,讓人目不暇給。

©️ MyTravel
宗教節慶重要場所
在印度人最為重要的兩大節慶,屠妖節(Deepavali)和大寶森節(Thaipusam)時,馬哈馬里安曼興都廟更是被信徒擠得水洩不通。較為特別的是,大寶森節當天凌晨,印度信徒們會從廟裡出發,手捧牛奶亦或肩膀扛著巨大裝飾「Kavadi」,一路遊行至另一個宗教聖地——黑風洞(Batu Caves),作為對神明穆魯幹勳爵(Lord Murugan)虔誠地奉獻及懺悔儀式。而當中最大的亮點,就不得不提廟裡那一台在印度製造,耗費35萬馬幣、以350公斤白銀打造的銀色戰車,是用來將穆魯幹勳爵的雕像運送至黑風洞的重要工具。

©️ MyTravel
留言